对 Paxos 的一些理解
2016-04-22 14-12-26 by Kamushin今天 OB 的同事花了一个多小时讲了 paxos 的原理, 我相信场上听懂50%的人不超过50%. 至少我自己对 basic-paxos 还存在这几点疑问.
prepare 阶段是干嘛的
multi paxos 是不需要 prepare 的, 而 basic paxos 需要, 为什么多个leader 的时候需要做 prepare 呢?
prepare 阶段是用来决定当前要进行 accept 的 proposal id 的. 拥有 prepare 阶段后的 accept 阶段可以保证很大概率下多数人可以接受它的请求.
如果失去了 prepare 阶段, 并且有多个 leader 在同时提交, 很可能出现大家都在做持久化,但是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一个人是 majority.
虽然有了 prepare 阶段后, 依然可能出现全是乌合之众的情况, 但是大大降低了.
从 paxos 的推演的角度, 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 paxos 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原始条件
- 决议(value)只有在被proposers提出后才能被批准(未经批准的决议称为“提案(proposal)”);
- 在一次Paxos算法的执行实例中,只批准(chosen)一个value;
- learners只能获得被批准(chosen)的value。
我们怎么保证只批准一个 value 呢? 那就是看哪个 value 是多数派,多数派的那个有效.
为了形成多数派, 必然要有一方比另一方至少多1个, 而怎么保证这1个肯定出现,而不是摇摆不定呢?
所以我们有了约束p1:一个 acceptor 必须 accept 遇到的第一个提案
继续考虑, 条件2其实只说了批准 value, 没说不能 accept 多个决议.
所以我们有了约束p2:一个 value 被 批准后, 之后批准的提案必须具有这个 value
p2进一步加强可以得到p2a: 一个 value 被批准后, acceptor 只能接受具备这个 value 的提案
但是p2a
不具备可操作性, 与p1矛盾了. 所以我们用 p2b 代替 p2b: 一个 value 被批准后, proposal 只能提出具备这个 value 的提案
到这里,我突然想通了 prepare 阶段是干嘛的, prepare 阶段就是检查当前有没有已经 accept的提案的,如果已经有了 accept 的提案, 那么就不能提出了(如果 value 不同. 如果强行提出呢? 只不过是浪费带宽罢了
但是故事还没完, p2b 的意思是, proposal 每提出决议,就要访问全部其他节点, 看有没有 value 被批准. 这可太麻烦了. 退化为2pc 了喂!
所以有了非常拗口的p2c: 如果一个编号为n的提案具有value v,那么存在一个多数派,要么他们中所有人都没有接受(accept)编号小于n
的任何提案,要么他们已经接受(accept)的所有编号小于n的提案中编号最大的那个提案具有value v。
从这里, 我们得到一个神奇的结论, paxos 是 2pc 的单调递增优化!
为什么比2pc 好
如果我们简单的把2pc 的 commit 条件设置为多数同意就 commit. 是不是就变得和 paxos 一样了呢?
2pc 的 commit 条件设置为多数同意, 这就是 zookeeper 的 zab 算法. 它比 paxos 弱的一点是, 当一个 acceptor 在 prepare 阶段接受了一个提议后,
除非 rollback, 不然不能接受新的更大的提议, 也就是有个锁在上面. 而 paxos 协议是可以打破这把锁的. 打破锁的行为, 可以提高吞吐量和容错率. ( 这点不知道线上验证如何.
什么时候持久化
在 prepare 和 accept 后都需要持久化, 不过 accept 才是数据持久化.
待续
今天暂时想通了这么多, 明天继续和同事切磋去.